12月3日晚自习时间,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国际班开展了第三期“读乐乐·众乐乐”晚自习读书分享会。本次参与读书分享活动的同学分别是王雨桐、尹彤、王夏临和吴秉珩同学。四位同学的分享形式结合了简洁明了的PowerPoint和活灵活现的视频片段,使同学们对他们所介绍的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雨桐给大家带来的书籍——《阿甘正传》以同名电影的预告片作为引入,牢牢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在简短但不缺乏精彩的预告片之后她对关于主人公跌宕曲折的故事展开了介绍。其中阿甘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且重视感情的人,阿甘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心中都要有一个目标来指引自己,为此要脚踏实地的奋斗,直至旧的目标完成,新的目标出现。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只有不懈的奋斗,才能有美好的未来进而实现自己的梦想。阿甘的母亲说:“My mom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nna get.”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自己独特的生活轨迹。

尹彤为同学们带来了——《孔子》。那熟悉文学常识再次映入眼帘勾起了高中时的记忆。孔子,这位儒学大师给我们后人留下的不仅是书本上故事和情节这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是一种精神。孔子思想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而随后放映的《百家讲坛》,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孔子》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原本远离我们的孔孟文化再次走进我们的世界。

王夏临同学给我们介绍的书是《追风筝的人》。经过她的讲解,让我们对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每个人都有可能犯下错误,但关键是承担错误的勇气,在很多时候,因为脑袋瓜里一时错误的念头,导致错误的行为,伤害到其他人,碍于面子,碍于需要承担的责任,我们有时候选择逃避,逃避我们的错误,逃避我们对其他人的伤害。风筝,这本书的主线,是亲情、是爱情、是友情,是正直、是善良、是诚实,是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才能是健全的人。同时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风筝,无论它意味什么,都要勇敢地去追逐。
吴秉珩向我们介绍的书是一本社会学书目——《乡土中国》。尽管这本书所介绍的情况距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我们现在的现代化进程如火如荼,但书中的诸多论点依旧是振聋发聩,费孝通先生勾勒出的那个中国仍未消逝。如果说乡土代表了传统的话,那混凝土就是一股现代化的力量,正在席卷整 个中国,正在侵蚀那个乡土的中国。如今,现代化的进程在中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状态。在农村,青砖绿瓦的乡土建筑逐渐被拔地而起的一幢幢小楼所取代。从乡土到混凝土,是一个漫长而又不可避免的过程,就像地质运动一样,威力巨大,不可避免,时间漫长。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抓住时代的脉络,紧跟时代,再幸运一点,还可以对时代推波助澜一下。 从乡土到混凝土, 这是中国正在走的路,毫无疑问,混凝土都绝对不是终点, 但若我们想走向远方,至少要先到达这一站。
四位同学与大家分享之后,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关于这些书籍的不同感悟吧!分享的书籍,其中的知识你可能了解,也可能不了解。你想把所有的知识都装在自己的大脑里么?任何物体都有承载它的器皿,唯有知识无垠无度。人们的大脑虽无法装入所有的知识,但可以尽量摄取,而唯一的途径即为—读书。论及书籍,托尔斯泰曾坦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恰恰罗素·罗兰又说:“智慧,友谊是黑暗中唯一的光亮,倘若没有钥匙,如何打开智慧之门,又何谈放射光芒?让我们在闲暇时光拿起身旁的课本,广涉猎,多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