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关于启动2024年“扎根实践工程”研究生寒假社会调研项目的通知

关于启动2024年“扎根实践工程”研究生寒假社会调研项目的通知

各位同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琢玉工程”,落实学校《加强新时代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引导我校研究生积极投身实践、服务社会,鼓励研究生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将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扎根实践工程”研究生寒假社会调研项目(以下简称“扎根实践工程”),现将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项目主题

  2024年“扎根实践工程”的主题为“在实践中淬炼青春——积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新时代首都发展”。

  各调研组在集中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利用寒假回家探亲期间,依托所学的专业知识,自主选题,赴城、乡、企业开展社会经济热点问题调研,分析基层实践经验与教训,完成有一定深度的研究论文或调研报告,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支持,通过实践不断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生学术洞察力,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用实际行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确、深刻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初心使命,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二、项目实践类型及形式

  2024年“扎根实践工程”主要包括理论宣讲、社会调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实践、预就业实习等实践形式。

  线下调研需依据“就近就便,属地实践”原则,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调研目的地建议选择“家庭所在地(市县)”或“属地省会城市”。不建议开展聚集性、跨区域的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的考察调研、访谈宣讲等环节也可通过线上进行。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实践,团队实践要求人数为5—10人。

  

  三、项目内容

  2024年“扎根实践工程”设立“富强(经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文明(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美丽(生态建设)”五个方向,各调研组可结合以下专项要求,围绕相关方向自主设计主题。

  

  1.深扎根——红色寻访与理论宣讲专项。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深入基层,以咨询访谈、亲历体验、今昔对比等形式,开展红色寻访实践。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成就,选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具体模块,向基层群众生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方针政策,从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增长智慧、增强信心。

  

  2.看北京——服务首都发展专项。引导广大师生结合首都发展需求,从服务首都人民日常生产生活需求出发,发挥专业优势特长,深入街道社区,以实际行动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首都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需要,通过社会调查、基层研究等形式为首都发展建言献策。

 

  3.返家乡——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专项。鼓励研究生以“返家乡”为契机,发挥专业知识,全面参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方面发挥作用,运用专业知识助力家乡建设。

 

  4.促成长——青年成长成才专项。深入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基层政务实践活动,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结合专业特长进入企业开展就业实习,在工作岗位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理论融于实践。

 

  5.强自信——“思政引领”专项。“思政引领”专项每学院限报1项,须由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担任项目组指导教师,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推动“思政”引领实践项目开展。

  

  四、项目要求

  各调研团队需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寒假探亲时间,根据自拟的调研选题开展调研活动,以调研团队为单位完成8000字以上的调研报告(或一篇符合要求的案例、或一篇4000字以上完稿论文)、1500字左右的调研体会以及提交线上集中学习、调研记录或相关照片(3-5张)。

  参加“扎根实践工程”的项目成员应为我校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硕士、博士),每名学生只能参与一个调研团队。调研选题不得与本组(成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创新实践项目、学术新人项目相似或一致,一经发现将取消项目资格。

  

  项目实施流程

  (一)实践筹备阶段

  1.研究生自主组队。研究生在拟组建实践团队前,需初步确定选题,12月18日(周一)前确定1位团队负责人、1位指导教师后,于12月18日(周一)11:30前提交申报表(见附件1)及汇总表(见附件2 )至邮箱:sungan1201@163.com,并将纸质版申报表及社会调研安全协议书交至博纳楼210门口铁柜子标有“扎根”的抽屉。电子版材料邮件名/文件名:硕士/博士+项目负责人+扎根实践;纸质版材料需用文件夹装好,标明硕士/博士+项目负责人+扎根实践。

  学院工作组同意立项后,团队方可招募4-9名成员。所有调研团队均须在行前购买保险。

  2.实践安全保障。学院工作组依据团队项目内容,做好团队安全管理,开展出发前的集体安全教育。

  

  (二)外出实践阶段

  

  1.实践过程监督。实践团在外出前需将实践时间安排提前报各学院工作组,实践过程中完成每日定位打卡,时间结束后及时报备。学院将安排专人在学生外出实践期间做好每日联系工作,及时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落实外出实践过程的监督保障。

  

  2.实践过程宣传推广转化。研究生外出实践过程中,学院将配合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各类宣传渠道和新媒体手段,扩大扎根实践的影响辐射范围。各实践团对需在实践过程中要及时在小程序上传实践记录图片,并做好过程记录。

  

  (三)实践总结阶段

  

  1.报送材料。春季学期第一周,所有项目组提交调研报告等至所在学院。

  

  2.结项及推荐。春季学期第三周,学院将根据结项要求审核且上报结项情况,根据下达的指标推荐优秀项目组的名单。

  

  3.优秀项目评审。春季学期第五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对获资助的调研报告进行评审,确定参加汇报会项目组名单。

  

  4.调研汇报。春季学期第六周,举办调研成果汇报会,评选出最佳团队、优秀团队、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

  

  5.实践成果转化。学校将对实践成果丰硕的社会实践项目进行精品成果培育转化,推荐参与上级单位相关评选与相关竞赛。

  

  六、项目支持

  

  1.对于成功结项的项目团队,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将从中择优予以调研补助,用于支持调研活动。

  

  2.成功结项的项目成员可获得创新实践学分。

  

  3.优秀调研项目成果将集结成册,并推荐参加北京市相关评比。

 

 

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2023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