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学院新闻» 北京日报理论版刊发我校叶堂林副教授专文――找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利益契合点

北京日报理论版刊发我校叶堂林副教授专文――找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利益契合点

 

20146918版:理论周刊·学习与答疑
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叶堂林副教授北京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的研究成果《释放合作红利,增强内驱动力,实现重大突破——找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利益契合点》被北京日报2014年6月9日第理论版全文刊发。
该研究成果认为,当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必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立足现在,就是要充分利用京津冀区域的现有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状况,或强强联合,或优势互补。面向未来,关键是把握这个时代赋予的重大机遇。具体来说,一是应立足比较优势错位发展,释放区域合作红利;二是应寻找京津冀三地的利益共同点,增强区域协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三是应抓住战略机遇,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重大突破。
叶堂林副教授针对当前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三个战略重点为:一是以中心城市功能疏解为契机,打造多核心、网络化、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已经处于城市功能疏解的关键时期。成果认为,要疏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需要坚持合理控制中心城的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加大中心城区对人口的向外推力、增强新城对人口的吸引力,以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实现对城市功能的疏解,以城市功能和产业的疏解带动人口的疏散。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应着眼于整个京津冀区域视野进行,从而实现区域内多核心、网络化城市群的形成,最终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二是完善新城功能,提升中小城镇的集聚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针对京津冀区域新城及中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集聚力不足、城市功能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建议从完善新城及中小城镇的功能入手、增强新城对中心城人口的吸引力、加快北京和天津新城建设;实现以业兴城、职住挂钩,促进新城“有城有业”平衡发展;改善新城生态宜居环境,提升新城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质量。三是培育京津冀新增长点,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增长点是区域发展的引擎,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发展势头和发展前景,与区域中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更高的增长性和更强大的扩散性。特别是那些面临重大机遇的地方,一旦抓住机遇,就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如北京的通州、大兴的临空航空城、海淀昌平的未来科技城;天津滨海新区、武清开发区、北辰东丽的天津北部新区;河北的石家庄正定新区、廊坊固安航空新城、沧州渤海新区等,都有可能成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新增长点。
(本文为北京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北京城市功能疏解与首都圈城镇体系研究”阶段成果)

图片1.png

 

叶堂林18.pdf
文件类型=.pdf 75defe03deccb06621396bbc6d310ae2.pdf (653.48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