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学院新闻» 区经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与研究生班会在大兴区王场村进行

区经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与研究生班会在大兴区王场村进行

        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认知,更好地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2014年4月25日,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区域经济专业研究生在赵文老师、陆辉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大兴区庞各庄镇王场村进行实地调研,切实感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北京乡村发展。
        抵达王场村后,师生一行首先参观了该村的特色农业项目及大学生?官创业基地,并就?庄面貌及区位价值等进行了简短的内部交流。随后,王场村党支部书记胡建党根据此次活动主题与师生展开了多方面的互动交流。围绕村庄发展变迁及北京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未来村庄规划设想, 村支书从?民致富、生态农业与信息化、农产品品牌打造与经营、村民文化教育与环境建设等方面予以了详尽介绍,同学们也就个人的关注积极向?支书提问。师生印象深刻的是,2007年的王场村还是个地理位置不佳,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村民与干部思想落后,210口村民年人均收入仅7100元的发展力量弱村,如今该村已一跃发展为拥有350人口人均收入18900元,“三农”各项事业列大兴区庞各庄镇前十的“北京市生态文明村”。
        此次调研结合了研究生班会活动。胡支书根据13级区经研究生班班主任陆辉老师的提议,特别从基层党建角度以及大学生?官带动地方致富方面介绍了个人经验与体会。小胡书记是2007年大学毕业后入职庞各庄镇王场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2010年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时,以全村90%的票数当选王场村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在他刚来到王场村时,面对当地村民思想落后,不思创新等落后局面,胡建党下决心要将其改变,他与大学生村官陈墨一起投资15万元租下村里的10亩土地发展蘑菇种植,发起成立北京爱农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协调争取多方资金300万元,建设了16个蘑菇大棚,建起保鲜库、采菇房、发菌室、接菌室和拌料场,建设蔬菜育苗和新品种实验推广基地,年生产销售瓜菜60多万斤;带动4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促进80余名劳动力就业,在合作社帮工的村民,月工资收入过千。
        在胡支书的介绍中,他总结出了带领农民致富“三步走”经验:做给村民看,带动村民干,帮助村民富。他带领村民尝试各种致富方法,例如西瓜印字、蘑菇种植、大棚蔬菜种植等,他的每一步都致力于改善当地落后的状态。在创新初期,他率先尝试,将农业种植的风险转移给自己,在取得实际利益之后,才向村民推广,并且在创新中不断积累种植经验,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创造财富。如今的王场村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绩效,带头人胡建党作为大学生?官楷模,不仅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原北京市委刘淇书记的接见,还在我们此行的头一天于人民大会堂荣获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此外,年轻的支书胡建党也向研究生们坦陈了基层工作的各种艰辛,过程中不仅有汗水、泪水,甚至险些有生命的代价;当然,他依然会坚定信念,因为一个人活着要实现“价值”,他说“我爱我的村,我把梦想扎根在这里”!

      111.jpg

 222.jpg

333.jpg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不仅有专业上的收获,更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接受了感动,受到了正能量的潜移默化影响。调研活动非常成功,同学们不仅在专业学习实践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收获,研究生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上也开阔了思路,根据陆老师的提议,下一步我院研究生党支部和王场村支部计划结成对子,建立红色1+1基地,胡支书也表示期待和欢迎,以后深入交流和学习,探索专业实践和党建工作结合的新模式。别了王场村,两位老师召集学生在风景优美的埝坛公园进行了及时总结,每一位同学将向“区域经济分析方法”课程提交调研小结报告;不一样的班会,也让班主任更为熟悉13级区经班班集体,有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加深和互动交流。最后,此次调研活动在愉快的划船项目中落下帷幕。(缪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