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学院新闻» 京津冀蓝皮书研创团队日前就“京津冀城市圈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进行研讨交流

京津冀蓝皮书研创团队日前就“京津冀城市圈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进行研讨交流

京津冀蓝皮书研创团队

日前就“京津冀城市圈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进行研讨交流

供稿人: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潘悦

2013年10月18日在博纳楼第七会议室,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牵头、京津冀三地专家共同参与的研创团队,就第三部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4——城市群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的初步研究成果进行研讨交流。会议由主编文魁教授主持。

图片1.jpg

文魁教授首先传达了第十四次全国皮书年会(2013)的主要精神。本次年会以皮书研创与智库建设为主题,把皮书研创放在建设一流智库平台的新高度,作为智库建设的主要抓手和落脚点。近几年,我国的皮书迅速实现了整体品牌化战略发展,到目前皮书系列已达到260多种,部分皮书已走出国门,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皮书系列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权威出版和发布平台,各级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和科学依据,不仅获得了国家领导层的高度重视,为咨政决策提供了科学的重要参考,而且皮书的“思想库智囊团”的功能越来越凸显。研创一部好的皮书和创建一个好的智库具有相同的意义!怎样才能研创出一部好的皮书?首先要明确坚持自身的专业定位,要确立正确的时空维度;其次,要有适度超前的意识;第三,要建立相对稳定的研创团队和研创机制;第四,坚持原创和首发;第五,要用事实、数据说话,特别是要努力使用大数据;第六,要选择最恰当的发布时机。文魁教授指出,根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评价中心的评估,由我们研创的第一部京津冀蓝皮书综合评分在全国同类几十种皮书中排名第6,位居前列。我们要再接再厉,不断提升皮书的研创质量,更好地发挥皮书作为政府智库的重要作用。

    祝尔娟教授根据第三部京津冀蓝皮书的研究需要,重点介绍了学术界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城镇化建设研究的一些重要观点。内容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认为我国正处于转型阶段: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叠加阶段。发展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宏观调控的政策框架是“宏观稳定、微观搞活、社会政策托底”。中国社科院魏后凯教授对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分析,认为中国已进入城市化战略转型期,城市化速度将逐渐放慢,由加速向减速转变,全面提高城市化质量是重点。一方面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包括城市化规模格局和城市化空间格局。中国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李平所长对中国城镇化的反思,指出应高度重视城市吸纳就业能力的提高。

各专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研究进展及其初步成果,并就研究中涉及到的一些理论观点、衡量指标以及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中国人民大学的张耀军教授、天津行政学院的臧学英教授以及北京社科院、天津社科院、河北工业大学、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的作者,还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安树伟教授、张贵祥教授、叶堂林副教授、吴庆铃副教授、邬晓霞副教授等,分别就所承担的专题进行汇报,并就京津冀城市群的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的关系、市域人口与建成区人口的统计区别、中心城区与新城的关系、新城与中小城市的关系、单中心都市圈与多中心城市群的关系、城市层次结构与空间格局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的判断依据与指标选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形成了基本共识。

最后,文魁主编做总结发言,并对下一阶段的进度安排作出具体部署。

(后附会议照片)

图片2.jpg

 

QQ图片20131022093125.jpg

QQ图片201310220937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