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学院新闻» 感规划.动豪情.期未来——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行与言

感规划.动豪情.期未来——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行与言

  为了全面理解本学期课程中讲授的集聚经济、城市规模、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017年4月26日,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简称《草案》)公示之际,15级城市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前往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参观并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大家首先来到西侧馆。西侧馆主要为墙壁文字,《草案》内容展示其间。同学们不时驻足研看,看到《草案》中涉及的理论知识,专业理论与名词不断从同学们口中蹦出;有感《草案》的城市发展规划,憧憬北京未来15年的愿景,同学们豪情万丈,对专业学习、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信心满满!不少同学情不自禁拿起笔,在留言本上留下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建议。

  而后,同学们来到东侧馆,主要参观了规划沙盘和京津冀协同展区。不少同学在沙盘上找到了自己的家和学校、学院、教学楼、住宿楼。大家积极联系城市及城市群规模经济、城市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城市经济空间利用与发展模式,研讨和阐释了京津冀的协同与共同发展,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和城市病的治理,又有了新的认知和感受!

  最后,同学们观看了北京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影片。悠久历史与文化感动全场,气势恢宏的未来画面震撼人心!

  结束展览,期许未来,各自附言,踏上征程!

  

  

  附:学生附言

  建立绿色生态空间,着力解决“大城市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前景,不仅促使北京真正成为一个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也大大增强了我们心中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蔡茜楠

  参观城市规划展览馆使我对北京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布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必须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把北京建设好、发展好。

  ——高天依

  两个短片让我感受到了北京这座文化古都的历史底蕴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同时也觉得我们还有很多很多任务需要去做,实现理想中的北京,我们任重而道远,充满期待。

  ——邾宇航

  北京的城市规划给人一种非常完美的感觉,我相信北京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傲立于世界城市之林,展现出大国首都的风采,重现昨日帝都辉煌。

  ——马军

  这次北京规划展览馆的参观于我来说受益良多!北京环境、交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规划令人振奋,希望北京能真正成为一个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丁可欣

  这次的参观活动让我系统性的认识和了解了北京市对于未来的规划方向,经济、科技、文化与绿色的多元结合,也期待着北京能够为市民带来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文深雪

  悬挂在扶梯厅墙壁上的《北京旧城》浮雕,以1:1000比例立体反映1949年的北京城市的整体布局和特征,活脱脱地展现了旧北京的风貌。

  ——张鑫

  优化空间结构,逐步疏解非首都功能,有利于北京空间结构和人口资源再次优化配置,将赋予北京更大的发展活力。相信首都北京会越来越好!

  ——温蕙嘉

  以人为本,解决好人与社会,自然,经济,文化的矛盾,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规划好,建设好美丽首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陈娜

  城市规划全面立体生动的描绘出了北京市未来发展的壮阔蓝图。衷心希望城市管理部门能够深入贯彻落实这些规划,届时将北京建设为一座真正宜居的国际一流城市。

  ——李志伟

  紧紧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破解“大城市病”,描绘了北京蓝图;规划目标明确,给出了公众十分关心的城市规模、民生保障、空气治理等方面的目标,并为“开门编规划”点赞,为规划直面问题和求真务实的态度给予赞许。

  ——李京潇

  对于以前陌生的北京,现在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认识。北京的发展关乎你我,关乎每一个生活在北京的人.北京的城市病如何解决?北京的古文化如何传承?北京如何成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相信这些都在启发着我们当今大学生!

  ——李超

  如何治理空气污染,让人民及早发现治疗成为重中之重。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北京不断发展,是我们的期望和责任。

  ——任佳溢

  和谐宜居体现在总规的各个细节,对人口的控制是解决城市化问题最有效的办法。空间布局的规划使城市化问题中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问题得以解决,使城市运行效率增加,城市中心区得到疏解。最后,对于空气质量的规划也是构建宜居城市的基本。

  ——刘子嫣

  作为一个北京人,深深为我所在的这座城市骄傲。从我所学习的专业角度来讲,我通过这次调研感触最深的还是看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方针,这一政策的必然性在于疏解北京的城市压力,同时又带动起周边地区的发展,使京津冀这一地区的经济能够快速发展,进而也可以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安川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规划馆让人感受到现在城市的繁荣和科技进步的迅速,各种现代化的电子科技向人们展示了北京城市从原始走向现在和未来的轨迹。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会感受到北京城市的内涵,一个城市的建设离不开规划,也离不开它文化内涵。

  ——李红倩

  对大城区以及远郊区各部分的定位以及发展情况、地理位置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提升。感受到了北京城市的伟大和城市管理专业的责任和未来!

  ——叶咏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