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广泛传播志愿精神与公益理念,五月七日下午6:30,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分团委志愿者工作部特举办“城·愿”志愿者交流分享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各学院志愿服务团体派出代表参与此次交流分享会。此次交流分享会以分享优秀志愿者故事、优秀志愿项目为依托,传播志愿服务精神。志愿者们分别分享了在各自工作与志愿服务经历中的经验与感受,以自身对志愿服务的认识讲述参与志愿活动的收获。
主持人宣布志愿者分享会正式开始
“懂得感恩与传达爱才是志愿者的初衷……”第一个分享的城市学院邓格同学这样分享她的第一学期的志愿服务心得体会。这个内秀的女孩第一次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她深深的感受到原来每个人的能力是那么微不足道,原来很多志愿者活动的初心并非来自于改变,而是来自于爱。尽管是险恶迭生的社会,也依然有爱和感动。任何不好无奈的你无法做到的东西,都有人在以她的绵薄之力来全力以赴!
第二个分享的是来自劳经学院的马慧萍同学,她们开展了缤纷课堂梦想起航支教活动,通过每周三定点支教,去帮助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现在支教项目已经开展了心理课 、折纸课、篮球课等平时接触不到的课程,与此同时,劳经志工部组织全校同学进行募捐,将同学捐献的礼物送给小朋友们。除了这些,她们还举办了“胡桃夹子夜未眠”、宋庆龄故居讲解志愿者活动、铁人三项志愿者活动等。他们的这种爱心与帮助,在人群中默默传播!
第三位是来自经济学院的同学分享的利智志愿活动。利智志愿活动面对的人群是21三体综合征患者,“他们年龄或许没有小朋友那么小”,她说到,“但是作为女生,第一次去的时候的确被他们的热情以及一些举动吓到了。他们可能会抢着拥抱你,会加你微信,但是他们并没有恶意,第二次第三次去的时候,就会对他们渐渐地熟悉,对他们最重要的就是有爱心,真诚的去对待他们。”通过志工活动,她们深刻地理解到,志愿活动是一份爱心的传递,在这个过程中,两个生命的交集是后话,而那一份实在的帮助才是实质!
代表统计学院的两位同学分享了她们开展的“161+亲子活动”,她们发现外来务工家庭与流动人口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忙于生存而缺钱陪伴。为了促进融洽亲子关系,让更多人关注流动人口家庭和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试着在大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孩子解答成长路上的问题与烦恼。她们意识到,重要的不是谁去做,对方是否记得你,与你相熟,而是有人去做,有这样一份帮助和善举被传达。
华侨学院另辟蹊径,他们选择走进课堂,为孩子们讲解英语知识。他们通过播放一些英语动画片,让他们感兴趣,并且教孩子们唱唱歌,拍拍手,让他们在学习的快乐中感到温暖。
志愿者分享会合影留念
近几年,随着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宠物数量不断上升,流浪猫狗的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它们流浪于小区、公园、路边、垃圾场……过着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信息学院志工部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救助流浪动物这样一件可能得不到相应回报的事情”的时候,他们说:“猫猫狗狗比我们活的时间短很多,于宠物而言,我们是他们的一辈子,所以我们必须要用心爱它们,保护它们,这不需要回报! 而从社会角度来说,救助流浪猫狗本质上也是救助人类自己!他们的救助活动,让这些和我们一样同在蓝天下生活的小动物们也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这次志愿者分享会在响亮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而举办这次分享会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把我们的善行公之于众然后博取赞美,而是想呼吁和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的队伍,把这份奉献和爱的精神传播,永远保留那颗赤子之心,永远拥有去给予的力量!